信息公开

基本信息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信息公开 -> 基本信息 -> 正文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领导班子 2019年度工作总结

作者: 发布时间: 2019-12-24 浏览次数: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厅工作部署和省教育厅的工作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扎实有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诊改为抓手,围绕专业建设、产学融合、工学结合、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狠抓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大力推动制度建设,统筹学院顶层设计,进一步强化规范管理,努力推动学院工作落实落地落细见效。学院班子较好地履行了工作职责,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得到不断加强,风气逐步好转,教学秩序稳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新成效,学院发展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一、层层落实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牢理想信念。全年组织召开党委中心组学习15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学院改革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二)强化组织领导,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认真组织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围绕学院党的政治建设等7个专题进行深入调研,形成了系列调研成果。深入系部、企业、扶贫一线听取意见,开展谈心谈话,深刻剖析自身差距,认真检视反思,组织开展17项专项整治工作,其中有针对性开展党风廉政问题和舒维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专项整治,重塑政治生态。通过主题教育,全院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持续收获新成效,干事创业执行力进一步增强,服务师生意识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树牢,主题教育得到省委教育工委的充分肯定。

(三)细化工作措施,狠抓基层党建工作。一是修订完善议事规则,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学院从严治党责任机制。二是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座谈会,加强党支部建设,推进党员积分制管理。三是严格党员发展,师生参加党校培训700人,新发展党员32名,组织65名党员教师参加培训。四是开展党组织建设薄弱问题专项整改工作,对党支部书记进行约谈谈话,结合党支部换届工作,实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五是抓党建促进人才培养和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联系贫困村党支部“基层党建共建”。

(四)压实主体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29份、廉政承诺书46份。二是加强廉政教育,全年开展廉政教育11次,发放警示教育读本120多本,主讲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报告会,组织领导干部赴锦江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三是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党内警告处分 2人,开展提醒谈话19人(次)、诫勉谈话2人、函询2人,参与政府采购、代理公司、询价比选监督共80余次。四是强化工作落实,驻商务厅纪监组移交的与舒维霖案件有关的6人线索,已基本处理完毕,完成“裙带”关系清理并制订上报了整改方案。五是组织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专项整治,组织党员干部签订不违规收送礼金承诺书、“赌博敛财”问题承诺书、严禁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承诺书共450多份。六是梳理规范学院人事工作程序,对学院16名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子女配偶有无在其分管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其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情况进行了清理上报。

(五)健全工作机制,深化意识形态工作。一是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意识形态工作报告制度》《意识形态工作考核办法》,压实压紧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二是推进“课程思政”,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强化“三全育人”。三是加强对网络、广播、宣传栏等文化阵地的管理,加强讲座论坛、川商史专委会、学生社团管理,严格出国出境管理。四是组织分析研判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在重要敏感节点深入开展排查化解,稳妥处理突发事件,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二、推进制度建设,完善学院治理体系

(一)加强制度建设,强化依法治校。组织开展制度建设工作,拟定了制度“废改立”清单,基本完成了制度梳理、修订工作,目前已按程序完成3个分册审核工作,其他分册将在本学期初按程序审核后印发,形成按制度执行、按办法执行、按程序执行的良好格局,推进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

(二)开展学习讨论,推进顶层设计。组织开展了“新起点、新征程、新商院”大学习大讨论活动,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找准了制约学院发展的问题,提出了工作措施,形成了活动成果,各小组正在着手分类草拟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学院发展的目标、重点、措施和路径。

(三)推进规范管理,改变校风校貌。严格执行院长办公会、党委会议题审批程序,强化教学科研、组织人事、财务资产、学生管理、后勤保卫等运行管理规范,完成内部控制系统,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管理,推动学风校风建设、职称评审改革、预算管理、公务车改革等工作,规范招投标及物资物品采购行为。完成和盛校区外墙装修整治工程和两校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盛校区面貌焕然一新。

(四)落实一岗双责,保障安全稳定。召开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工作,明确安全工作责任和任务,建立安全责任体系,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将安全工作“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加强校园治安、师生安全、防火防盗、卫生膳食、疾病防控、车辆运行等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在假期前后、重要时期和敏感节点,认真组织安全检查,加强校园秩序管理,校园秩序安全稳定。

三、强化教育培训,加强学院队伍建设

(一)加强教育监管,推进干部队伍建设。一是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党内谈话、个人事项报告等制度,通过参加党委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加强干部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二是坚持督促党员干部履行“一岗双责”职责,督促干部职工廉洁从政(业),对学院16名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子女配偶有无在其分管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其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情况进行清理上报。2019年未开展提拔干部工作,没有超额配备干部。

(二)加强培训培养,提高教师素质水平。一是深入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组织50名教职工参加“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培训项目,选拔了教师代表参加33、34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班学习。二是通过举办讲座,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组织参加各项培训共计560余人次,有10名专任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累积企业挂职锻炼达52个月。2019年成立了“四川省职业院校商科专业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和“四川商务职业学院信息化教学研究团队”,全校312名教师采用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授课,先后获得四川省“思政精彩一课”二等奖、三等奖各1个。举办了学院首届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广大教师参赛踊跃,近30个团队组织项目参赛,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省级三等奖1个,全国行业、企业教师能力大赛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9名教师参与国家规划教材申报,教师教学能力得以持续提升。三是坚持按标准配好辅导员,加强培训培养,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资助教育、国防教育等专项培训,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强化辅导员队伍责任意识,积极推进辅导员职称评审制度改革,保持辅导员队伍稳定。

四、深化内涵建设,加强人才培养工作

(一)加强专业建设,重点专业成效突出。全面启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按照“五纵五横一平台”要求推动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2019年新增专业移动商务招收新生,新申报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跨境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两个省级重点专业通过评审验收,基于电子商务的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验收,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两个省级重点专业通过评审成为国家创新行动计划骨干专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智能财税专业获准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物流管理、智能财税专业组织了首批证书考试、考核;完成省级教改课题“基于产教研创融合的新商科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立项,高标准完成2门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并结题,完成6门课程建设立项评审工作和8门课程建设项目的结题评审工作。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一是进一步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重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将工学结合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采用三阶段专业现代学徒制,积极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二是通过推行“弹性、分段式”产教融合的教学组织模式,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京东、苏宁、完美世界、洲际、万豪、爱达乐等企业建立“英才班”、“精英班”、“店长班”,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

(三)强化双创教育,创新创业成绩突出。一是开设独立的创业课程进行创业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双创素质”和“双创能力”,通过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点滴式地将各种涉及创业的知识点传输给学生,将创业教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育中,进行创业知识传授、创业能力锻炼以及创业品质的个性化培育。二是创客工场、众创空间取得新成果。信息技术系创客工场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双创活动,引进35个项目,营业额近450万元;电子商务创业园获得四川省科技厅“省级众创空间”认定称号,入驻团队6个,营业额420余万元,成功孵化项目1项并取得营业执照。

(四)加强实践训练,技能比赛荣获佳绩。2019年完成了爱达乐、洲际英才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财税一体化仿真实训中心和金融实训室,建设完成并验收合格并投入使用。学院参加全国、全省各级各类大学生技能大赛,共取得 59个奖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 2 个、二等奖 6 个、三等奖 5 个,省级一等奖 9 个、二等奖 20 个、三等奖 17 个,参赛学生达到953人次,参与指导教师达到344人次,上升34.38%,省赛学生获奖人次在全省高职院校排名26位,成绩比去年明显提升。

(五)加强宣传指导,招生就业再创新高。一是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阳光招生,完成常规招生、单独招生和“9+3”录取以及“四类”人员招生,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万人,创历史新高。二是加强就业指导,举办中型招聘会15场、校内专场招聘会176场,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新建就业基地12个,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95.29%,继续保持在95%以上,位列全省高职高专前列。三是跨校“专升本”考试与录取创历史新高,录取率达到42.16%,比去年增长10.07%。

五、以服务为指导,彰显社会服务功能

(一)服务中心工作,推进科研工作发展。召开了全院科研工作会,服务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开展课题评审申报、结题工作,院内评审立项10项,省级课题申报立项5项,横向课题2项;省级课题结题5项,院级课题结题8项。同时,积极申报立项扶贫攻坚课题,参与扶贫攻坚工程和乡村振兴,为邻水县磬明村、金阳县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开展校地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通过校地青年工作共建委员会、范忠西式面点师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参与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工坊、温江区餐饮娱乐的餐饮业培训服务工作等,为温江区及全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三)组织考试测试,服务行业协同发展。通过四川商务系统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和学院对外汉语水平考试中心,为行业和职业教育开展普通话培训5876人次,测试4816人次,组织省内外留学生162名参加汉语水平考试。

(四)发挥职教优势,助推脱贫攻坚战役。发挥职教优势,依托商务背景,助推教育脱贫,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扶贫工作6次,深入贫困一线开展调研,深度参与凉山金阳县、广安邻水县(两县四地)帮扶。以支部联建、捐赠重要辅导教材等,推进党建帮扶;以“走出来学乡村振兴”分2批65人的专项培训,推进职业帮扶;以做实“一村一品”青花椒和乡村振兴课题攻关,推进产业指导;以为61名深度贫困地学生定向培养和165名帮扶点贫困生资助,推进人才培养;以成立互助宣传队、捐赠近3万元文化学习用品、209份家庭卫生用品、常态化大学生“三乡下”,推进文化教育帮扶;以购代捐12万、捐助电脑50台、慰问品2.5万、鸡苗300只、村幼校服、卫生用品60余套,推进送温暖;以6名驻村干部苦干实干,4名获省市县嘉奖,推进驻村帮扶。

六、深耕商道特色,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一)方式丰富多样,开展文化育人活动。一是强化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以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为抓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关键点,以普法宣传基地为着力点,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培养学生爱国爱校情怀,提升学生法治素养。二是强化文化浸润,实现以文化人,依托商道文化节,打造“一校一品”精品活动,推进素质教育课程化,打造“一系一品”,发挥群团优势,培养“一人一品”个人特长。

(二)推进“产学研”,传承非遗传统文化。设计艺术系在传统工艺美术教学中,构建“非遗人文讲座+传统技艺+艺术实践+艺术创作+产品市场化”的教学体系,围绕“传承、融合、创新”,通过建立各项目工作室或作坊,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在推出非遗作品的同时并积极做好教学成果转化,其产品成功进驻宽窄巷子一针一线店铺销售。

(三) 弘扬川商文化,推进商业文化研究。积极推进川商研究和川商文化传承,组织“川商史研究大讨论”,开展四川老字号研究和“天府商路文旅品牌”项目研究,积极申报省文化与旅游厅课题,挖掘四川商业历史资源,弘扬川商文化,锻炼研究队伍,多出应用性成果,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七、扩大国别规模,国际交流合作

(一)强化宣传组织,推进学生国际交流。留学生招生国别扩展到了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招生专业增加到烹饪工艺与营养、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市场营销四个专业。2019年学院招收老挝留学生49人、马来西亚留学生5人、柬埔寨留学生1人,现在校留学生共135名。学生海外留学直通车与西班牙卡塔赫纳理工大学的“专升硕”项目2019年有4名优秀毕业被卡特赫拉大学录取。

(二)加强教育管理,提升学生培养质量。2019届老挝留学生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部课程,HSK汉语水平考试四级过关率100%,17名留学生被西华大学录取进入本科深造,4名留学生升入常州大学进一步深造,首届毕业生“专升本”录取率达到了72.4%;其他留学生回国后从事翻译、客服、运维等工作,毕业生就业率100%。2019年12月,学院因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中的突出成果,荣获“2019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殊荣。

八、积极服务师生,为师生办实事

(一)全面落实政策,提高教职工获得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实施办法》,用好用够政策,2019年学院关心职工福利、送温暖经费稳步增长涨,教职工满意度、幸福感有明显提升。

(二)积极回应呼声,想方设法办实事。2019年教职工增加了体检项目,规范了两校区停车场,并加开中午到非遗地铁站交通车;完成了智慧教室和校园免费无线网络建设;食堂增加供应早晚餐,受到教职工的欢迎。

(三)深化扶贫济困,千方百计送温暖。学院预算专项资金用于对困难教职工进行临时生活困难救助,大幅度增加扶贫济困经费的年度开支,共评出困难家庭5户,送去助困资金2.3万元。2019年为588名教职工购买了互助保障保险,补助3.046万元;慰问教职工42人次,送去慰问金共3.05万元。

2019年,虽然,学院坚持科学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以下不如忽视的问题: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填鸭式”宣讲较多,自主学习还不够充分,离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有差距,理论联系实际有待加强。二是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求有差距,对党的建设摆在首位的认识还未完全统一,重业务、轻党建还未完全扭转,抓党建工作主业职责表现不一,基层党建较为薄弱,意识形态工作落实不够到位,廉洁教育针对性、有效性有待不断加强,校风、作风建设还需持续加大力度,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有待不断提升。三是内涵建设需进一步强化,需要通过改革与创新加以推动,特别是要加大力度,通过专业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1+X证书试点、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四是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管理水平、制度建设、制度执行等有待不断提高。

新的一年,要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充分利用主题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提升政治素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持续深入转变作风,优化政治生态,加快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奋力提高学院发展水平。

(一)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树牢理想信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党性教育,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加强党章和党规党纪教育学习,组织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树牢理想信念。

(二)严格纪律要求和约束,持续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和行政的议事和决策机制,规范会议组织,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聚焦学院发展建设,强化工作推进,持续转变学院风气。

(三)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强化党支部书记党建主责主业意识,创新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方式,确保党建工作各项任务落地生根。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课程思政落实落地。认真落实廉洁自律准则,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全员开展警示教育,在省厅指导下,完成 “裙带关系”全面整改。

(四)全面落实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学院治理水平。加强学院内控管理,推进“学院内部控制系统”建设,不断完善制度体系,织密制度笼子。进一步落实党务、政务信息公开。推动学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治校水平。

(五)坚持内涵发展,狠抓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质量。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突出专业特色,分层分类推进专业(专业群)建设,进一步推进教学诊改工作,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持续加强学院队伍建设,下大力气提高队伍素质,分类开展教师队伍、干部队伍、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培养,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强化干部的日常监督和考核。稳步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完善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教育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力争打造学院国际合作品牌。有序开展科学研究,突出应用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加大科研人才培养力度,大力提高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