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村振兴产教融合联盟(职教集团)、全国乡村振兴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联合新近公布的2025年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名单中,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报送的《职教赋能促振兴 电商助力新农业》从全国数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70强。这一成果标志着我省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再添“国字号”样板。

海拔2800米的凉山州金阳县百草坡镇热柯觉中心村,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2018年起,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先后派出3轮共10名驻村干部,依托跨境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优势,把课堂搬到彝寨,把直播间建到田间地头,形成了“高校+政府+平台”三维协同、“流量获取——产业整合——人才培育——文化传播”递进闭环的“热柯觉模式”,为偏远高寒地区提供了“轻资产、快见效、可复制”的电商振兴方案。

2024年,学院打造“大凉山索玛花支书吉古”IP,抖音号3天点击量破50万,单条视频最高26万,为村庄“出圈”奠定流量基础;建成40平方米“云端市集”直播基地,创新组建“教师+学生+村民”混合主播团队,日销量最高达3000 单以上,与沿江村落联动,把枇杷、青花椒纳入供应链,单场直播销售额突破1.18万元;累计培训村民120人次,孵化本土主播15人,带动23人“家门口”就业,形成“培训——实操——就业”闭环。同年,学院推出“彝路行”“彝起读”栏目,用彝语讲政策、用童声诵经典,实现“买产品”与“品文化”双重体验,相关视频点击量已破10万。
2025年上半年,热柯觉中心村通过网络销售农产品总额达46万元,直接创造本土岗位23个,村民人均增收1200元。该模式已被县委统战部复制推广,成为全县“民族团结+电商”示范样板,先后被四川党建网、封面新闻等省级主流媒体深度报道。
此次入选是对学院坚持“商科+”特色、深耕“职教赋能”的充分肯定。下一步,学院将联合金阳县人民政府、抖音平台共建区域公共品牌,制定统一质量标准,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持续输出“职教+产业”深度融合的“热柯觉模式”,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四川商职方案”。
党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