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共服务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关爱留守儿童 弘扬十八大精神 共筑中国梦

作者: 党委学工部(团委) 发布时间: 2013-09-03 浏览次数:

为响应党的十八大,弘扬十八大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进一步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201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有关精神,我院团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主题为“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11日至7月13日,学院33名师生在副院长郎松亭、院团委书记张家林以及各系部党总支书记的带领下前往灾后重建的德阳绵竹市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7月11日下午,服务团一行到达德阳市“东方汽轮机厂”。在德阳市学联主席以及东汽公司领导的陪同下,服务团全体成员参观了灾后重建的新东汽。首先,服务团来到东汽史馆展览厅,二十个大字映入眼帘——“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忍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这就是东汽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东汽人不畏艰险、团结一心,用汗水谱写着新的篇章。每一个服务团成员深受东汽精神的影响,东汽公司深邃的文化底蕴更是让服务团成员心灵得到洗涤。文化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点之一,原国家主席在视察重建后的东汽公司时曾说过:“东汽真是泰山压顶不弯腰”。当服务团一行来到东汽生产车间时,东汽人都在忙碌的工作着,一条条标语振奋人心,催人奋进。东汽人不但没有被灾难和悲伤压倒,反而在内心生长出一种破土而出、蓄势待发的坚韧力量。这些都深深的震撼了每一位服务团的成员,参观东汽不仅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东汽精神的可贵,而且奠定了同学们深入实践的基础,以东汽精神为支撑积极投身到社会建设中去,为践行伟大中国梦尽一份绵薄之力。

7月12日上午,服务团到达德阳市绵竹县孝泉古镇。大家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游览了整个古镇,在领略古镇风情的同时,从这些景观中我们还感受到了很多东西。新兴的“回民街”,新建的“电影院”,古庙改建的伊斯兰教堂,这些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体现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化,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让新一代的我们对祖国的繁荣昌盛更加充满信心。孝泉古镇的核心景点——“孝泉”,“孝”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而他们在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像一把利剑一样时刻的警醒着我们。

7月12日下午,服务团到达了绵竹市中江县并在这里认识了一位美丽的李老师。李老师在大学毕业后毅然离开了繁华的城市,选择了回到自己贫困的家乡支教。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服务团步行到达了一所简陋的、偏僻的留守儿童之家。在这里有二十多个年龄不一的小朋友,但他们却只有一位共同的老师。在城市里他们会被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和班级里,但在这里他们却同在一个班共享一位老师。服务团队随即开展了原定的支教活动。我院同学纷纷充当“小老师”,教小朋友们画画、唱歌,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看着在简陋的教室个头参差不齐却在“小老师”的带领下露出笑容的小朋友们,在场的师生都感动的红了眼眶。随后郎松亭副院长代表此次三下乡服务团为小朋友们分发了带来的书包、文具以及糖果。至此,本次“三下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东方汽轮机厂”所体现的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果令人赞叹,但在远离繁华的偏远山区,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需要我们全社会给予帮助和支持。此次“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我院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更加强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服务团学生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团结一致的优良传统,更加努力学习,实践成才,争取成为现代商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报效祖国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