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学制及招生对象
(一)专业名称:
1.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2.专业代码:640101
(二)学 制:三年
(三)招生对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
二、人才培养目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培养有较高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较高,能较快适应旅游相关组织机构(景区景点、旅行社、博物馆)的接待、计调与外联、旅游网络平台管理、项目策划与组织、线路设计、销售、讲解、客户管理、景区管理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备一定的创新创造能力,有较高的创业能力。
(二)培养规格
1.素质要求
(1)具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遵纪守法意识,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
(2)具有从事旅游工作所必需的良好职业道德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在金钱、利益面前不动摇,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
(3)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4)具有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5)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2.知识要求
(1)通识知识体系:具有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识,有较强的中文阅读、理解、语言表达和写作知识,具备一定的本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体系:具有本专业所必备的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客源国概况、服务语言等基础知识,掌握导游带团基本程序及应急事件处理流程、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旅行社知识,掌握景区服务、景区管理等景区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
(1)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旅游市场销售能力、组织能力、决策能力和语言讲解能力,适应旅游企事业单位一线接待、营销、线路设计等岗位的需求,能够胜任以下工作:旅游社接待、旅行社计调、旅行社外联、旅游景区服务、旅游景区管理、导游、邮轮服务、酒店服务等。
(2)社会适应能力:要具有旅游服务人员和其他旅游部门管理人员配合与协调的技能;具有旅游专业领域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发展能力。
(3)基本技能指标:各岗位技能训练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计算机初级、大学英语四级,普通话国家二级乙等、导游证或旅行社计调证。
三、目标就业市场与职业岗位能力
(一)职业面向
根据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总体目标,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旅行社、景区及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旅游一线接待、导游服务、景区讲解、旅行社计调与外联等工作。
1. 主要就业岗位(群)
(1)旅行社接待员
(2)导游
(3)景区(含博物馆)讲解员
(4)景区服务员
(5)景区管理员
2. 次要就业岗位(群)
(1)旅游企业销售及客户维护人员
(2)酒店及餐饮企业服务人员
(3)旅游产品设计及策划人员
3. 潜在就业岗位(群)
(1)旅游监管机构工作人员
(2)国际领队
(3)服务业培训师
(4)邮轮服务人员
(5)自主创业
(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旅游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职业岗位
| 就业方向
| 工作流程
| 主要工作任务
| 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 支撑的主干课程
|
旅行社
工作人员
| 可从事旅行社游客接待、旅行社网站维护、旅游线路咨询等业务。
| 上班前
| 1.准时上班
2.清洁办公室卫生
3.对办公室物品进行整理
4.对之前遗留工作进行清点
| 1.记忆旅游路线和报价
2.掌握旅游促销的基本要求
3.掌握消费者的购买特征和心理变化
4.了解网站维护的基本知识
5.掌握与顾客沟通的基本技巧
| 旅行社经营管理
旅游市场营销
导游业务
导游基础知识
旅游英语
旅游意外应对与处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
服务语言训练
旅游应用文写作
|
上班中
| 1.回答客人电话问询
2.来访客人接待
3.准确回答顾客提问并协助他们确定旅游线路
4.对旅行社网站进行随时更新和维护
5.及时发布旅行社新的路线和报价
6.协助营销部门进行企业宣传
|
下班前
| 1.对办公物品进行整理
2.对相关事宜进行登记
3.对客人信息进行即时整理
|
导游
| 在旅行社从事导游讲解和导游服务工作
| 客户资料分析
导游讲解和服务
后续事宜的及时妥善处理
| 1.熟悉客户资料
2.熟悉旅游线路及讲解内容
3.突发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
4.与客户沟通
| 1.知道如何进行客户资料收集
2.熟悉消费者心理
3.语言表达能力
4.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5.熟练掌握客户沟通技巧
| 导游业务
国学与旅游
旅游应用文写作
服务语言训练
演讲与才艺
旅游心理学
|
景区(含博物馆)讲解员
| 从事景区景点及博物馆的讲解工作
| 讲解稿的创作
游客接待和讲解
回答游客的疑问
| 1.对景点景物充分了解,并创作讲解词
2.根据服务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服务
3.能够对游客的疑问进行较深入的解答
4.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5.增加知识储备,适时调整讲解词
| 1.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交流沟通表达能力
3.应急事件处理能力
4.协调能力
5.学习能力
| 国学与旅游
导游业务
服务语言训练
演讲与才艺
旅游心理学
|
景区
服务员
| 在旅游景区从事旅游接待、旅游项目管理、后勤等相关工作
| 个人准备
接待服务
自我总结
| 1.完成景区下达的接待任务,做好本区域的旅游者接待服务工作。
2.熟悉接待业务流程,确保接待安全。
3.通过各种信息渠道,积极收集旅游者消费信息,并及时将信息回报给景区,为景区提出合理建议。
4.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 1.突发意外事件处理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与旅游者的有效沟通能力
4.收集信息、反馈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 演讲与才艺
导游业务
导游基础知识
旅游英语
服务语言训练
旅游心理学
景区服务与管理
|
景区
管理员
| 从事旅游景区管理等相关工作
| 工作计划的制定
对员工的工作考核
员工工作程序的控制
目标实现情况的总结
| 1.监督员工的工作情况
2.及时反馈和总结目前的任务完成情况
3.拟定目标达成计划
4.与员工、游客的有效沟通;
5.实现目标值的方式、方法、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 1.具备管理知识
2.掌握员工的心理需求
3.具备扎实的业务基础
4.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5.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 管理学
导游业务
服务语言训练
演讲与才艺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景区服务与管理
旅游心理学
|
四、课程体系结构
职业能力
| 专项能力
| 能力要求
| 课程设置
| 能力测评
|
基本素质
|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开拓创新精神;健康的身心素质。
| 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
| 考试合格
|
责任心、事业心、法制观念
|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职业指导
|
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
| 军训、体育
| 达标
|
基本能力
|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 书面写作能力、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 旅游应用文写作、文学作品欣赏、大学语文、国学基础
| 考试合格
|
旅游服务
能力
| 旅游接待
服务能力
| 熟悉旅游企业的基本情况,掌握对客服务礼仪和要求,掌握计算机操作技巧
| 景区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烹饪文化、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服务业综合素质、旅游文化、酒店服务与管理、海外领队、演讲与才艺、邮轮实务
| 考试合格
导游员
资格证书
|
旅游讲解
服务能力
| 语言流畅、清楚、标准,声音有亲和力,讲求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和生动性
| 服务语言训练、导游业务、景区服务与管理、中国通史、民俗文化
|
旅游突发事件
处理能力
| 很好地预防意外事件发生,有效解决突发的事件,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 景区服务与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服务语言训练、导游业务、
|
旅游信息
处理能力
| 能收集和整理旅游信息
| 旅行社经营管理、计算机应用基础、定制旅游
|
旅游
营销能力
| 能掌握消费者心理,进行有效的宣传和介绍。
| 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导游基础知识、客源国概况
|
旅游经营
管理能力
| 旅游人力资源
开发与管理
| 旅游企业组织机构设计,企业规章制度设计,人员招聘、培训、员工激励、领导艺术。
| 管理学,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 考试合格
旅行社计调资格
证书
|
旅游团队
管理能力
| 旅游信息的收集、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过程的控制。
| 管理学、旅行社经营管理
|
景区管理能力
| 景区项目的管理、景区财务管理、景区人力资源管理。
| 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
|
计算机
应用能力
| 计算机实际
操作能力
| 计算机硬件结构操作系统的使用、汉字信息处理。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计算机等级考试
一级证书
|
外语应用
能力
| 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
| 英语会话能力、英语听力、英语笔译能力。
| 大学英语
旅游英语
| 大学英语三级证书
|
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情况
(一)课程设置及学时、学分分配概况
总学分数:148学分
其中:必修课90学分、选修课34学分,共124学分。课外综合素质教育与修养学分20分。各种资格等级证书学分4分。各个教学环节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基本为5:5。(学分分配详见下表--1)
课外综合素质教育与修养学分包括:综合素质教育8分,行为规范与修养5.4分,个性发展0.6分,职业素质6分。(见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大学生课外教育学分分配表)
学分分配表(表—1)
项目
| 必修课
| 选修课
| 课外综合素质教育与修养
| 资格
等级证书
| 总计
|
基本素质与能力
| 职业基本能力
| 职业核心能力
| 岗位实践能力
| 职业拓展能力
| 公共选修
|
课时
| 546
| 380
| 576
| 512
| 360
| 324
|
|
| 2698
|
学分
| 29
| 20
| 27
| 12
| 18
| 18
| 20
| 4
| 148
|
(二)课程设置
1.必修课
(1)基本素质与能力模块(546学时共计29学分)
主要是为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开设的相关文化和职业素质类课程,其内容为高职高专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
(2)职业基本能力模块(380学时共计20学分)
专业基础主要指支撑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旅游管理专业必备基础课程,其内容为本专业职业岗位群才需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职业核心能力模块(576学时共计27学分)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主要指支撑旅游管理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其内容为本专业职业岗位群才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4)岗位实践能力模块(512学时共计12学分)
岗位实践能力课程模块包括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主要集中在第五、六学期,通过在学院的模拟旅行社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其内容为具体职业岗位必备的岗位知识和岗位职业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选修课
(1)职业拓展能力课(360学时共计18学分)
专业拓展能力课是由旅游系部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灵活设置的专业类课程模块或课程组,属专业方向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旅游关键职业能力,其内容为旅游专业相关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生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课程模块或课程组的选择,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
(2)公共选修课(324学时共计18学分)
公共选修课是为专业延伸、能力扩展和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而开设的课程。具体开课计划由教务教务公布,学生可在导师的指导下不受专业、年级和学分的限制进行选修。
(三)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说明
专业核心能力
| 专业核心课程支撑
| 说明
|
导游讲解能力
旅游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和管理能力
旅游行业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景区服务与管理能力
旅游部门协调沟通能力
旅游市场开拓能力
旅游接待服务能力
| *旅游市场营销
*景区服务与管理
*导游词创作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
*演讲与才艺
*导游业务
*邮轮实务
| 通过基于项目化或者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并结合岗位适应能力课程中的综合实训项目和顶岗实习,各课程的项目开发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让学生掌握旅游企业接待、营销、计调、讲解等相关业务,从而保障专业核心能力的掌握
|
(四)校外实训课程说明
根据学院2019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都要加强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积极推行工学交替,采用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顶岗实习累积时间原则上为半年。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安排了校外实训,第三学期校内上课时间截止到第17周。第二学期的第7周的周五、周六、周日,第四学期第八周的周五、周六、周日安排集中外出进行现场综合实训,该学期专业课程集中安排现场实训及现场作业,任课教师需全程指导;第四学期学生将课程结束后到企业进行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情况,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将来的实习就业打下基础。
(五)创新创业学分的说明
根据要求,201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继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本专业将创新创业学分融入毕业设计,由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毕业设计中的双创内容达到要求可获得4个学分。
六、考评体系
(一)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形成性评价。在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结合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要求,检查学生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进程的规范性和经济性。
2.诊断性评价。在学习领域课程实施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职业认知情况,检查学生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各阶段的工作与学习表现,针对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分别进行点评,并提出专业建议。
3.总结性评价。在学习领域中情景工作任务或案例分析结束后,根据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要求,结合职业成长规律,对学生完成整体学习性工作任务的综合(显性和隐性)表现进行评定;通过学生专业工作要求的实现程度,观察学生对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和企业与社会要求的协调能力;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总结,检查学生在完成工作与学习任务后,对整体职业活动的认知程度。
(二)考核办法与考核标准
按照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将旅游管理专业需考核的内容分为课程考核、毕业设计考核、职业资格认证考核三大类,其中,课程考核又由基础课程、职业能力课程(理论+实训课程)、校内仿真实训课程和顶岗实习组成,并分别制订考核办法。
1.基础课程考核办法
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基础课程以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考核重点,采用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配合以现场答辩。考试题以分析应用型为主,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2.职业能力课程考核办法
职业能力课程考核最终成绩由形成性习得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其中,理论知识由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阶段性测试和期末终结性知识测试等方式进行综合性考核,得出学习成绩分值,该部分成绩占40—50%(具体比值根据每门课程要求确定)。技能操作实训内容根据课程目标和特点可采取两种形成进行:个人训练项目和小组训练项目。个人训练项目由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综合考核,得出学习成绩分值,作为形成性习得成绩分值,该部分成绩占60—50%。如部分职业能力课程采取小组进行课程实训,则习得性成绩应由个人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部分,按照一定的分值比例确定最终的习得性成绩。
3.校内实训课程考核办法
旅游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模拟旅行社、旅游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及其他实训项目。实训课程的考核应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结合起来,不仅评定学生的个人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评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即基本素质。实训课程考核主要方式及考核比例构成如下:
考核主要方式
| 主要课程
| 成绩构成
|
个人作业考核
| 旅游管理综合实训
| 结果考核50%
| 考勤20%
| 过程评价30%
| 合计100%
|
小组作业考核
| 导游词创作及讲解实训
|
(1)结果评价内容与方法
结果评价主要包括个人作业评价、小组作业评价两种形式,占考核总分的60%。
个人作业主要是通过对学生个体完成的书面或现场模拟作业,以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个人作业考核+小组作业考核”课程中,个人作业占结果评价成绩的60%,小组作业成绩占结果评价成绩的40%。
(2)考勤分占评价总分的10%。具体考核时按学院统一标准执行。
(3)过程评价内容与方法
过程评价成绩占课程评价总分的30%。
过程评价的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小组评价、个人自评,其中教师评价占40%,小组评价和个人自评各占30%。教师评价、个人自评主要通过作业记录、课堂参与度、所起的作用、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小组评价主要从纪律、参与情况、组内成员协调情况、工作态度、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4.教学实习考核办法
校外教学实习成绩由校内专业教师评价、校外兼职教师评价、实习单位鉴定三部分组成。校内专业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教学实习任务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总结、阶段汇报,分期检查情况对学生教学实习情况进行评定,分值占总成绩的50%。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等对其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评定,分值占总成绩的30%。实习单位鉴定主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成果和表现进行评定,分值点总成绩的20%。
5.毕业设计考核方法
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工作实际,要求学生从实习单位和岗位的角度出发,按照选方向、定项目、写作、指导、评定等五个步骤进行,毕业设计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其中优秀、良好等次的人数分别按不高于15%、20%的比例评定。终结成绩必须经指导老师、学院专业论文指导小组认定。
6.职业资格认证考核
建立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核心的多证书制度。每生必须参加学院和专业规定的各种技能等级鉴定和职业资格鉴定(也可以专业测试代替),英语1分,计算机1分,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测试2分,共计4个学分。
旅游管理专业证书一览表
证书项目
| 英语
| 计算机
| 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测试
|
项目名称
| 大学英语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 导游证或旅行社计调证
|
项目等级
| 四级、六级或英语技能测试
| 一级
| 初级
|
考核方式
| 国家考试(或学院测试)
| 国家考试
| 国家考试(或学院测试)
|
认证机构
| 四川省教育厅(或学院教务处)
| 四川省教育厅
| 四川省文化与旅游厅(或旅游管理系)
|
七、专业教学进程表(见附件1-2019年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进程表)
八、全院公选课开课计划(见公共选修课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