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团建设 - 师德师风 - 正文

营养配餐专业 2024-2025学年第2学期师德师风工作总结

日期:2025-07-04 浏览量:

本学期,营养配餐专业全体教师在学院党委、系党总支的坚强领导下,严格对标《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关于进一步建立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师德负面清单和失范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专业特点与实际,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各项工作,着力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育人能力。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师德根基

(一)常态化理论学习与专项教育

1.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2次(4学时)。深入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家精神核心内涵及商道文化精髓。(对标:通知1要求春秋季各不少于1次集中教育,涵盖教育家精神、职业道德规范、商道文化)

278CD

2.开展专题研讨 2 次(4 学时)。结合营养配餐专业 “以人为本” 的健康服务特性和数字化发展新趋势(如智能配餐系统、营养大数据分析、个性化膳食管理平台等应用),重点研讨 “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服务意识和数字伦理”。

3.师德师风警示教育。组织观看师德典型先进事迹报告会、教育部公开曝光的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2次,4学时)。引导教师深刻反思,坚守底线。

5ee30f09b6fdef9a57d5318cc2bbcf5

4.学院教学管理规范再学习.在教研活动中融入《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学院教学管理规范行为教育(1次,2学时),确保教学行为规范。

(二)专业思政深度融合

引导教师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民生健康服务、社会责任感培养)、中华优秀传统饮食文化(如 “药膳同源” 理念、节气食养智慧、传统食疗典籍)、职业道德规范(食品安全伦理、膳食服务诚信、营养干预责任)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

二、积极参与培训实践,提升综合素养

(一)组织线上线下学习

积极响应学院号召,组织专业全体教师全员参加弘扬教育家精神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暨第十二期职业院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培训班,并组织教师逐章研读《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师德师风教育手册》(以下简称《教育手册》),深刻领会建设要求与规范。读后回执已收集整理,并已统一提交人事处。

(二)备战师德师风知识测评

向专业全体教师传达学院将于下学期依托OA系统组织师德师风应知应会测试的通知,提醒大家关注公告,利用暑期提前学习准备,确保全员通过。

(三)教学育人实践彰显师德

课堂教学主阵地。教师们在本学期承担的教学任务(涵盖营养学理论、膳食配方设计、模拟配餐实训、营养数字化平台操作等)中,以身作则,展现严谨治学态度与高度责任心。例如:在《临床营养学》课程中,通过糖尿病患者个性化膳食方案设计案例,融入 “精准营养服务” 理念;在《食疗养生》课程中,通过药食同源食材功效辨析”“四季食疗方配伍原则等模块教学,融入辨证施膳的中医食养理念;在食疗方模拟制作实训中,强调食材用量精准称量(如精确到克)、食疗效果观察记录的规范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实践育人。实习指导教师立足校内实训与区域健康服务,开展实践教学:在校内食疗养生实训室,指导学生进行药食同源食材炮制、四季食疗方制作,规范记录流程与感官评价;联合本地养老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带领学生设计适老食疗餐、节气养生饮品,强化服务伦理与操作规范;通过组织校内食疗创意赛、食材营养辨析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关爱学生。通过 “一对一” 指导教师工作,开展学业指导(如营养评估报告撰写、膳食方案优化)、实习心理疏导(针对餐饮行业高强度工作适应)、职业生涯规划(指向临床营养师、社区营养顾问、食品研发工程师等方向)累计60+人次。特别针对特殊人群配餐等复杂场景,引导学生树立 “以人为本” 的服务意识。

三、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存在问题

数字技术伦理应用薄弱。部分教师在将智能配餐系统、营养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融入教学时,对数据隐私保护、营养信息真实性等伦理问题的关注度不足,尚未形成系统性的教学应对策略。

师德活动形式单一。现有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多以传统讲座为主,未能结合营养配餐专业食养结合、服务民生的特色,缺乏与食疗文化传承、食品安全责任等主题深度融合的创新形式。

规范实践转化不足。《教育手册》中关于职业伦理与服务规范的要求,在食疗养生课程设计、社区营养实践等场景中的具体应用路径尚不清晰,需进一步探索有效转化方式。

(二)改进方向

强化专题学习研讨。下学期计划增设营养数字化服务中的伦理风险与师德责任”“智能配餐系统应用与数据伦理规范等专题学习(4 学时),推动教师将伦理规范融入教学。

创新活动形式载体。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模拟社区营养宣教场景、开发师德 + 食养主题微课;开展食品安全伦理辩论会”“传统食疗文化与现代职业精神主题沙龙,提升师德教育吸引力。

推动规范落地实践。组织教师围绕食疗方案设计中的伦理边界”“社区营养服务中的职业规范等主题分享实践案例,建立《教育手册》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案例库,促进师德规范在营养配餐方案设计、慢性病膳食指导等环节的具体应用。

1E4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