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16日国民党军王仲廉部根据军令部的命令,自安徽蒙城地区东进,企图向新四军淮北根据地进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为扩大地盘,并接应王仲廉部东进,亲率第八十九军、独立第六旅、保安第三纵队等部,于3月中旬侵入淮北抗日根据地中心区金锁镇、界头集、山子头一带。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规劝韩军顾全大局退出新四军防区,规劝无效,遂决心先歼韩部。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在第二师、第三师各一部的配合下,由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政治委员邓子恢统一指挥,于3月17日晚冒雨对据守在山子头的韩军总部进攻,次日14时结束战斗。击毙保安第三纵队司令王光夏、独立第六旅旅长李仲寰等人,生俘韩德勤本人及韩部官兵1000余一人。王仲廉部闻讯后,迅即退至津浦路以西。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新四军为顾全大局,团结抗战,发还武器,释放俘虏,并划出睢宁、宿迁间的凌城、埠子集、邱集一带为其驻地,以促其觉醒。31日,陈毅与韩德勤谈话后,礼送出境。
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决定中央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毛泽东任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的主席,并兼任中央党校校长。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该决定规定,书记处“会期不固定,得随时由主席召集之,会议中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这样,中共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这次会议从组织上彻底完成了自遵义会议以来对王明“左”倾错误的纠正和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对六届六中全会以后的中央书记处(毛泽东、张闻天、王明。康生、陈云)组成人员进行了大调整。

1943年7月5日,王稼祥发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纪念共产党成立22周年和抗战6周年。在这篇文章里,王稼祥率先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概念,王稼祥认为中国共产党22年的历史,是为争取中国民族解放的斗争史,也是寻找、确定和充实中国民族正确道路的历史。中国民族整个过程中的正确道路,就是毛泽东在其著作中或实践中所指出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布尔塞维主义,中国的共产主义。一个政党应有革命的理论,共产党应有马列主义与本国的革命经验、本国现实相结合的革命理论,在中国,它就是毛泽东思想,没有它的领导,革命运动无法胜利。

1943年12月3日,常德中国守军阵地上,横七竖八布满了中日两军的尸体,守卫常德的第七十军第五十七师经过15昼夜激战,弹尽粮绝,全师官兵除个别人突围外,其余均战死。
这次战役开始于8月28日。当日,日本中国派遣军总部提出了进攻湖南常德和安徽广德的战役计划,其目的是:消灭中国军队的主力,摧毁中国第二战区的根据地,牵制中国可能调遣到云南去的兵力,以策应日军在南洋的作战。9月30日起,日军出动 4个师团的兵力发起进攻,10月30日攻占广德。11月2日发动对常德的进攻。24日,日军主力逐渐接近常德,中国军队积极应战,两军在德山进行激烈的拉锯战。12月2日德山沦陷,3日常德为日军攻占。
12月4日,中国军队援救常德的后续兵团抵达战场,开始反攻常德外围,8日克复德山,而后进攻常德,美国第十四航空队也配合中国军队作战。日军主力团战役目的已经完成,而且由沙中渡过长江远道进攻,军需补给线受到国民党军队侧击,又怕国民党军援兵赶到,受到夹击,故主动撤出常德,然后全线总退却。国民党军发现日军退却后,下令全线追击,但日军已退回长江北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