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是: 首页 -> 公共服务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党建引领聚合力 职教赋能兴乡村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党建+热柯觉模式” 走出彝寨共富路

作者: 发布时间: 2025-11-17 浏览次数: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海拔2800米的凉山州金阳县百草坡镇热柯觉中心村,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把“支部工作法”搬进彝寨火塘、把党旗插在直播间、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探索出“党建引领、电商赋能、职教兴村”的“热柯觉模式”,让曾经的国家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为全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为民族地区绘就“党建红”引领“共富彩”的壮美画卷。

党旗飘扬在云端 堡垒筑在产业链

2018年起,学院党委连续选派3轮共10名共产党员骨干教师入驻百草坡镇,投资建设40平方米专业化电商直播基地,构建“高校支部+镇党委+平台企业”三维协同机制。把组织生活开在直播间、把主题党日办到采收季,先后与抖音等头部平台合作,孵化“教师+学生+村民”混编党员先锋队,实现“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直播间、群众富在产业链”。

面对“游客停留不到6小时,冬季游客量骤降80%”两大瓶颈,组织部党支部和热柯觉中心村党支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百草坡镇村党员干部、合作社代表等赴都江堰市石羊镇川西音乐林盘“猪圈咖啡”蹲点调研,带回“废弃资源活化+农耕文化植入+夜间经济激活”三大锦囊,探索利用村内废弃牛羊圈舍,依托青花椒、乌洋芋等农产品,打造“索玛花茶馆”“彝乡风味下午茶”“星空露营+篝火晚会”“彝绣工坊”等非遗体验项目,设计艺术系党总支部派出党员教师为苦荞、花椒、魔芋等农产品量身定制环保包装,开发组合产品,破解“一日游”困局。

论文写在大地上 党徽亮在直播间

经济贸易系教师第一党支部依托“一核心四互联”工作法,与热柯觉中心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把立德树人核心融入“流量获取——产业整合——人才培育——文化传播”闭环。党员教师带头打造“大凉山索玛花支书吉古”IP,3天点击量破50万;师生党员主播团队单场直播销售额达1.18万元,日销最高超3000单。学院联合金阳县就业创业促进中心、四川省担保集团等开设“电商工坊”,累计培训村民200余人次、孵化本土主播15人,带动23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1200元。

学院团委的“桑小果志愿服务队”以“六个一”课堂为纽带,深入热柯觉中心校,把优质文化资源送进乡村课堂;组织志愿者走进田间地头、农户和乡史馆调研,实现“文化下乡”与“实践育人”双轮驱动,推进“青春动能”转化为“振兴势能”,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党徽”亮在直播间。

四张清单强机制 压实责任到末梢

学院建立“领导班子主责,承办部门主推,单位全员主帮,驻村干部主干”的“四位一体”帮扶机制,每年制定《对口帮扶凉山州金阳县乡村振兴工作计划》,以任务清单定标、问题清单对账、整改清单销号、成效清单晒单。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四不两直”督查、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把组织力转化为振兴力。

2025年上半年,学院助力金阳县及热柯觉中心村网络销售农产品总额达46万元,直接创造本土岗位23个,“热柯觉模式”被县委统战部复制推广,成为全县“民族团结+电商”示范样板,相关做法先后被四川党建网、封面新闻等省级主流媒体深度报道,并入选全国“教育赋能乡村振兴”70强典型案例。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 延伸彝寨共富路

世界苦荞在中国,中国苦荞在凉山。下一步,学院还将充分利用金阳县的优质苦荞原料,通过工艺改良与营养配餐技术深度开发苦荞糕点、饮品等产品,联合金阳县人民政府、抖音平台共建“大凉山热柯觉”区域公共品牌,制定统一质量标准、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持续输出“职教+产业”深度融合的“四川商职方案”,打造“党建红”引领“产业兴”“群众富”的乡村振兴样板,让党旗在巴蜀大地高高飘扬,让彝寨共富路在云端越走越宽!

党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