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学院2025年非遗文化节闭幕式暨非遗课堂成果展示活动在文家校区举行。活动现场,皮影戏、木偶戏幕布前光影流转,扎染织物色彩斑斓,剪纸、面塑作品玲珑生动,铜壶茶艺表演精彩纷呈,各系学子将非遗课堂的学习成果转化为一场沉浸式文化展演,为为期一个月的非遗文化节画上圆满句号。

本届非遗文化节以“非遗焕新 青春共鸣”为主题,一场场特色活动构建起“全方位、沉浸式”的非遗体验。10月12日,文化节开幕式在和盛校区举行,川剧变脸、铜壶茶艺等精彩技艺展演轮番登场,省级非遗传承人现场献艺,让师生在视听盛宴中直观感受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

开幕式后,“非遗大讲堂”在两校区开讲,非遗研究专家从“非遗的活态传承”“川蜀非遗的地域特色”等角度系统授课,阐释非遗背后的文化智慧与当代价值。针对不同系部专业特色,文化节精心设计“一系一品”非遗课堂:设计艺术系聚焦皮影制作与表演,从角色动作到光影调度全程教学;信息技术系开设木偶技艺课程,学子们掌握指尖、杖头木偶的基础操控技法;经济贸易系深耕扎染工艺,在捆扎、浸染的反复实践中领悟“随机天成”的艺术魅力;会计系专注剪纸艺术,从纹样设计到精细裁剪培养审美与耐心;经营管理系主打面塑教学,用彩色面团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与花鸟;旅游管理系则将茶艺课程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强化礼仪规范与文化表达。

此外,学院还组织学生赴成都博物馆非遗展厅开展研学,近距离观摩蜀绣、木偶、皮影等珍贵展品,聆听非遗技艺的传承故事,实现“课堂学习+实地感悟”的有机衔接。
作为学院“文化育人”工程的重要载体,此次非遗文化节将非遗传承与“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作深度融合,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成果展示”的立体化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非遗技艺,更在亲身参与中厚植文化自信、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将持续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专业,把非遗传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既具专业素养又富文化底蕴的商科人才,为文化传承创新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