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东区菜地的番茄被鸟吃了!”
“这批南瓜再不搭架,藤蔓太长了,拖地瓜就废了!”
烈日炎炎的学院劳动基地,欢声笑语打破了酷热的沉寂。关务与外贸服务班的同学们冒着下午的骄阳,正小心翼翼地给番茄苗修枝。这是我院劳动教育课的日常场景——3000余名“都市农人”在20亩责任田里,用最原始的方式重新认识“价值”的定义。

翻开这片土地的记事本,每一页都浸透着青春的汗水。三月的田地还浸在冬的余威里,休闲体育专业的小伙子们趴在冰冷的泥地里徒手捡石块,指甲缝里嵌满黑泥;六月骄阳似火,会计专业的姑娘们坚持给番茄修枝,晒脱皮的后颈贴着湿透的衣服。最难忘那个光线逐渐暗淡的傍晚,为给藤蔓太长的贝贝南瓜搭上架子,市场营销班的同学们打着手电在与时间赛跑,在汗流浃背中,最终搭好了南瓜架子。这些过去连韭菜、麦苗都分不清的年轻人,现在能精准判断每种作物需水量,手掌的老茧比任何PPT都更有说服力。

销售环节的挫折来得比烈日更灼人。清晨6:00的闹钟响起时,劳动服务部的配送组成员已经在水雾弥漫的菜地里弓着腰采摘。营销专业的梁香小心翼翼地将带着露水的茄子装入采摘篮,物流管理专业的秦缘正对照着教师订单表核对数量:“李老师要3斤番茄,王老师订了5斤青椒,千万别搞混了!”

丰收的喜悦来得格外甘甜。当食堂前排起蜿蜒长队时,师生们翘首以待的是对劳动成果的集体见证。从清香爽口的清蒸茄子,到香气四溢的辣椒炒肉,学生们、老师们打饭的脚步都带着几分雀跃。这已经是基地今年的蔬菜第八次端上全院师生的餐桌了。算下来,三千多名同学都尝到过这份带着泥土气的清甜。“这个菜好香甜,和平时买的完全不一样!”“自己种的菜,吃起来成就感满满!” 现场赞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同学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过往劳作的艰辛都化作了此刻的甜蜜。
这场从春到夏的劳动实践育人课程,最终在商科00后心中种下了比庄稼更珍贵的种子:他们在翻地时理解了“基础投入”的重要性,在抗旱时懂得了“风险管控”的意义,在与客户讨价还价中学会了“价值沟通”的技巧。但更深远的是,他们早已在劳动中触摸到对耕耘者共情“德”的温度、在丈量田垄、规划种植中锤炼了“智”的深度、在肩扛手提、顶烈日冒风雨中锻造了“体”的强度、在给蔬菜捆扎漂亮的包装、把摊位摆得整整齐齐时,悄然涵养了“美”的感知。而这全程躬身的劳作,将会让知识扎根大地,让理想照进现实,让每一份成长都带着泥土的芬芳与时代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