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1)
前 言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直属省商务厅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四川省唯一商科高职院校,是四川省重要的现代商务高素质开放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创建于1907年,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四川省商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专)与四川省对外经济贸易学校(省部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
学院现有文家校区、和盛校区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90835平方米。设有经营管理系、经济贸易系、会计系、旅游管理系、信息技术系、设计艺术系、人文社科部、思政教学部、实践教学中心、继续教育中心和国际教育合作交流中心,开设专科专业33个。截止2020年8月31日,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数9671人,其中留学生118人。教职工总数534人,其中专任教师426人。
学院坚持立足商务、面向现代服务业,遵循“从市场需求出发,按高职规律办学,为学生成才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区域经济,面向现代商务,坚持内涵发展,提高育人质量,彰显办学特色”的办学方针,秉承“诚信 睿智 笃行 思竞”的精神,以“从严治党,依法治校”为主线,以“双主体、五对接”为导向,以创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就业品质为着力点,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培训一线高素质技能型开放式的商务经济应用型人才,把学院办成服务四川区域经济并辐射西部的商务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高地。
第一章 办学基本情况
一、学生规模与生源分布
(一)在校生规模
学院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数9671人,其中全日制普通高职学历教育在校生9553人,留学生118人。
表1-1-1 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结构分布表
类别 | 人数 | 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 |
高中起点 | 6859 | 70.92 |
中职起点 | 1245 | 12.87 |
留学生 | 118 | 1.22 |
其他 | 1449 | 14.98 |
合计 | 9671 | 100 |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二)招生规模与生源分布
2020年学院面向全国4个省市招生计划3600名(不含五年制高职以及五年制转录计划),省内3530名,省外70名。其中普通专科3298名、对口高职(不含单招)153名、艺术类(不含单招)149名。五年制专科计划2200名。
表1-1-2 2020年招生、录取、报到一览表
层次 | 学制 | 省份 | 类别 | 计划数 | 录取数 | 录取率 | 报到数 | 报到率 |
大专 | 三年 | 四川 | 艺术 | 149 | 140 | 94% | 130 | 92.8% |
体育 | 67 | 67 | 100% | 60 | 89.5% |
对口 | 153 | 153 | 100% | 132 | 86.3% |
普通 | 1294 | 1303 | 101% | 1188 | 91.2% |
单招 | 1862 | 1862 | 100% | 1780 | 95.6% |
扶贫 | 6 | 6 | 100% | 6 | 100% |
省外 | 普通 | 70 | 70 | 100% | 58 | 82.9% |
合计 | 3600 | 3600 | 103% | 3354 | 93.2% |
三转二 | 310 | 310 | 100% | 308 | 99.4% |
五年制高职 | 2200 | 1531 | 69.6% | 1280 | 83.6% |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数据统计)
(三)生源质量
2020年与2019年相比较,文科调档线上升了60分,上升率为14.7%,理科调档线上升了116分,上升率为32.3%,平均成绩理科上升了12分,文科上升了11分,在一专线和本科线以上的人数文理科比2019年均有所上升。文理科调档线在全省高职学院中的排名相当。
表1-1-3 2020级新生升学成绩状况统计
省份科类 | 四川文科 | 四川理科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调档线 | 407 | 359 | 184 | 442 | 438 |
与去年相比增减 | +60 | +116 | -40 | +7 | +37 |
增减率 | +14.7% | +32.3% | -17.8% | +1.6% | +9.2% |
最高分 | 494 | 463 | 466 | 478 | 454 |
最低分 | 407 | 359 | 184 | 442 | 438 |
平均分 | 420 | 381 | 323 | 456 | 444 |
与去年相比增减 | +11 | +12 | -17 | +5 | +20 |
本科线以上人数 | 6 | 2 | 0 | 0 | 0 |
一专线以上人数 | 106 | 67 | 6 | 14 | 13 |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数据统计)
2020年学院新生录取率大于或等于100%的专业有12个,报到率93.2%,达到历史新高。
表1-1-4 2020年分专业招生计划、录取人数、报到人数统计(不含三转二)
专业名称 | 计划 | 录取 | 录取率 | 报到 | 报到率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60 | 46 | 76.7% | 42 | 93.5% |
电子商务 | 180 | 217 | 120.6% | 205 | 94.5% |
国际贸易实务 | 80 | 60 | 75% | 56 | 96.7% |
国际商务 | 60 | 47 | 78.3% | 47 | 100%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140 | 120 | 85.7% | 113 | 94.2% |
环境艺术设计 | 50 | 66 | 132% | 60 | 92.4% |
会计 | 400 | 539 | 134.7% | 512 | 95%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300 | 273 | 91% | 255 | 93.4% |
酒店管理 | 110 | 81 | 73.6% | 72 | 90.1% |
连锁经营管理 | 100 | 70 | 70% | 65 | 92.9% |
旅游管理 | 90 | 84 | 93.3% | 75 | 90.5% |
烹调工艺与营养 | 226 | 172 | 76.6% | 159 | 92.4% |
软件技术 | 220 | 271 | 123.2% | 252 | 93.8% |
软件与信息服务 | 120 | 74 | 61.7% | 69 | 93.2% |
商务英语 | 150 | 205 | 136.7% | 194 | 95.1% |
市场营销 | 250 | 129 | 51.6% | 121 | 93.8% |
商务管理 | 60 | 50 | 83.3% | 46 | 92% |
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 | 30 | 30 | 100% | 27 | 90% |
文秘 | 60 | 119 | 198.3% | 106 | 89.1% |
物流管理 | 80 | 126 | 157.5% | 116 | 92.1% |
跨境电子商务 | 60 | 47 | 78.3% | 45 | 95.7% |
艺术设计 | 30 | 29 | 96.7% | 27 | 93.1% |
应用电子技术 | 40 | 61 | 152.5% | 54 | 88.5% |
影视动画 | 40 | 33 | 82.5% | 33 | 100% |
休闲体育 | 50 | 86 | 172% | 76 | 88.4% |
人力资源管理 | 80 | 68 | 85% | 62 | 91.2%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80 | 75 | 93.7% | 72 | 96% |
金融管理 | 100 | 138 | 138% | 133 | 96.4% |
移动商务 | 60 | 46 | 76.7% | 43 | 93.5% |
会计信息管理 | 80 | 52 | 65% | 45 | 86.5% |
互联网金融 | 60 | 85 | 141.7% | 78 | 91.8% |
电子竞技运动管理 | 100 | 64 | 64% | 62 | 96.9%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60 | 43 | 71.7% | 39 | 90.7% |
合计 | 3606 | 3606 | 100% | 3361 | 93.2% |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数据统计)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学院2020年招生录取、报到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生源质量有所上升,但专业分布不平衡。
二、办学条件与实力
(一)办学资源
学院办学条件合格,办学指标达到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标准。
表1-2-1 学校办学条件信息表
办学资源 | 数据 |
占地面积(㎡) | 290835 |
学校总建筑面积(㎡) | 146574 |
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 | 71686 |
纸质图书(万册) | 49.89 |
数字资源量(GB) | 10700 |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 | 8.02 |
生均(折合)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生) | 3043.49 |
生均(折合)图书(册/生) | 50 |
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台) | 21 |
网络多媒体教室数(间) | 139 |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 | 13.62 |
生均(折合)年进书量(册) | 3 |
生均占地面积(㎡/生) | 30.07 |
生均学生宿舍(公寓)面积(㎡/生) | 6.26 |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二)办学经费支出
2020年,学院经费总收入15374.13万元,其中学费收入4346.80万元,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6965.17万元,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3987.29 万元,其他收入74.88万元。办学经费总支出为13203.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2061.13 万元,设备采购 910.10万元,教学改革及研究132.95 万元,师资建设56.57万元,图书购置 107.30万元,日常教学经费2342.98万元,其他支出 7592.67 万元。
表1-2-2 学校经费收入情况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表1-2-3 学校经费收入情况表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三)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学院额定编制数631,现有教职工总数534人(其中编制内384人,校聘150人)。其中校内专任教师426人,聘请校外教师(纯外聘兼课)124人,生师比为21.88:1,与2019年基本持平。在职称结构方面,在学院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29人,占专任教师的30.28%;中级职称194人,占45.54%,初级职称46人,占10.8%。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分布较为合理。学历学位结构方面,学院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8人(含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具有硕士学位23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63%;本科学历23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6.1% 。年龄结构方面,学院44周岁以下的专任教师279人,占专任教师的65.5%,45-54岁的专任教师119人,占专任教师的27.9%,55岁以上专任教师28人,占专任教师的6.6%。学院专任教师老中青年龄分布较为合理,青年教师占比大,队伍年轻有活力,有培养潜质。 在“双师”素质方面,学院本学年授课的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15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62%。学院通过选送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企业实践(挂职)锻炼、技能考试或认证等各种师资培养培训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和规模。此外,学院还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各专业依靠行业企业,聘请了一批专业人才充实实践教学队伍。2020年,学院聘请校外兼职教师124人,其中具有技师资格或中级职称以上教师61人,占49.2%。
表1-2-4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一览表
类别 | 项目 | 人数/比例(%) |
职称结构 | 高级 | 129/30.28 |
中级 | 194/45.54 |
初级 | 46/10.8 |
学位学历结构 | 硕士及以上学位 | 240/56.34 |
本科 | 239/56.1 |
专科 | 3/0.7 |
年龄结构 | 60岁以上 | 3/0.7 |
55-59岁 | 25/5.87 |
50-54岁 | 50/11.74 |
45-49岁 | 69/16.2 |
40-44岁 | 78/18.31 |
35-39岁 | 108/25.35 |
30-34岁 | 74/17.37 |
29岁以下 | 19/4.46 |
双师素质(本学年授课的教师) | 156/36.62 |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师资培训。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院仍积极通过创新内培模式、扩大线上培训范围等方式,不断扩大教师培训规模,同时,安排教师到企业调研、实践(挂职)锻炼,不断提升现有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2020年度参加各项培训的专任教师共计500余人次,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117.37%,培训总时长12000余学时。其中集中培训57人次、远程培训447人次和跟岗实践4人次。
三、重大办学成果
序号 | 时间 | 成 果 |
1 | 4.27 | 学院2019年扶贫工作在省教育工委扶贫专项考核中获得好评 |
2 | 5.12 | 学院在第三批次试点申报中共有14个证书获准参与试点,覆盖17个专业 |
3 | 7.3 | 学院党委在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被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会员评定为“好” |
4 | 8.23 | 学院经济贸易系新媒体创业团队荣获“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电商直播大赛四川省省赛第一名、全国总榜第三名 |
5 | 11.8 | 学院经济贸易系荣获获省第四届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团队赛冠、亚军 |
6 | 11.11 | 学院旅游管理系烹饪教师荣获成都市第一届营养配餐技能竞赛个人、团体一等奖 |
7 | 11.17 | 学院人文社科部教师参加四川省2020年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荣获一等奖2个 |
9 | 11.26 | 学院经营管理系荣获“慧文杯”第十届全国商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 |
10 | 11.27 | 学院经济贸易系荣获第二届全国新零售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
11 | 12.5 | 学院“指尖非遗1+1”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八届四川省青年优秀志愿服务项目”荣誉称号 |
12 | 12.5 | 学院“村里村外”三下乡项目荣获“2020年成都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奖 |
13 | 12.6 | 学院经济贸易系荣获2020“畅享杯”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学生组团体三等奖、职工组二等奖 |
14 | 12.10 | 学院心理健康中心被评为四川省心理学会抗疫先进集体 |
15 | 12.20 | 学院经济贸易系荣获2020全国大学生英语挑战赛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3项 |
16 | 12.20 | 学院经济贸易系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 |
17 | 12.22 | 学院旅游管理系烹饪教师荣获四川省第一届营养配餐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个人一等奖 |
第二章 教学改革与创新
一、专业建设
(一)专业结构、规模
2020年,学院新增“移动商务”专业,现有专业33个,形成了“经济贸易”“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电商物流”“旅游服务”“电子信息”“艺术设计”等七大专业板块,逐步完成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旅游管理等省、院级重点专业为龙头,物流管理、电子商务、智能财税等“1+X”证书试点专业为支撑,艺术设计、烹饪工艺与营养等专业为特色的专业方向明确、商科特色突出的专业群建设,形成以商科类和现代服务业类专业为主干的具有现代商科特色的专业体系。
(二)重点及特色专业
学院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两个省级重点专业通过省教育厅评审验收,电子商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联合申报的“基于电子商务的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省级验收。
旅游管理系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与四川爱达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校企合作战略关系,校企合作成功申报了四川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范忠西式面点师大师工作室,在学院内共建、共享技能大师工作室,引领开展烹饪(烘焙)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
设计艺术系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在基地内成立了“邹小屏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面向学院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影视动画等 6个专业使用。工作室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一定现代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掌握漆艺工艺理论,具有漆艺技术技能、独立创作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
表2-1-1 学院现有重点专业一览表
序号 | 类别 | 专业名称 |
1 | 省级重点专业 | 市场营销 |
2 | 电子商务 |
3 | 教育部高职教育创新 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 | 市场营销 |
4 | 电子商务 |
5 | “1+X”证书试点专业 | 休闲体育、酒店管理、报关与国际货运、物流管理、信息安全与管理、旅游管理、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与信息服务、金融管理、互联网金融、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影视动画 |
6 | 院级重点专业 | 会计、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酒店管理 |
7 | 院级特色专业 | 电子商务、环境艺术设计、烹调工艺与营养 |
案例:技能成才,服务“美食之都”“健康成都”
——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教学取得显著成绩
2020年,学院旅游管理系聚焦“合理膳食”,推广“健康生活”;打造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团队,精准发力技能成才。10月,学生李柯、阿木尔洛、徐龚玺、郭超获得成都市营养师职业技能大赛暨第四届全民营养健康讲师大赛的“优秀讲师”称号。11月,教师易树敏、李根生获得成都市第一届营养配餐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李根生获得一等奖第一名、成都市五一奖章和技术能手资格;易树敏获得一等奖第二名。12月,教师易树敏获得四川省第一届营养配餐技能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和技术能手资格;李根生获得三等奖,以易树敏、李根生等三人组成的成都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
(三)专业群建设
为贯彻落实《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学院印发了贯彻《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工作方案,对标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标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积极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重点打造商业贸易专业群、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文创旅游专业群、数字艺术专业群、智慧财金专业群、电子商务专业群和智慧商务专业群。
(四)课程建设
学院课程建设贯彻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综合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教学团队等各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为实现“三全教育”,在原有做好六类课程的建设工作的基础上,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相统一,探索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者的紧密结合,开展了 2020 年度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业、教学团队遴选工作。经专家组评审研究通过,决定对“连锁经营管理原理”等12项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旅游管理”等2个院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信息安全与管理”1个院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进行立项建设,并遴选了“连锁经营管理原理”“中西文化比较”“基础会计”“酒店情景英语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五门课程上报教育厅参加省级“课程思政”评选。
目前,学院开设各类课程总计941门,从课程类型来看,理论+实践课程(B类)和实践课程(C类)的课程数分别占总课程数的85.3%和10.4%。
表2-1-2 课程设置情况一览表
类型 | 课程数 | 比例 |
理论课程(A类) | 40 | 4.3% |
理论+实践课程(B类) | 803 | 85.3% |
实践课程(C类) | 98 | 10.4% |
合计 | 941 |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五)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在国家创新行动计划中,学院有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两个省级重点专业,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即“基于电子商务的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2020年开始,学院与麦可思公司开展市场营销国际范式专业建设合作,围绕ACBSP商科教育认证要求,以市场营销专业为基础,尝试建立一套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的商科专业建设先进范式,目前完成了核心小组组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生源质量评价工作,效果良好。
两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坐落在学院创业园区,在支持实训教学的基础上,工作的重点在于支持双创教学和双创服务。其中“基于电子商务的经管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参与学院创业园指导工作,支持学生创业公司“商物通”与菜鸟驿站的充分合作,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快递”课程支持创业教育,并为全院师生提供收件、寄件、逆向物流业务服务,实现了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商养学”的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生产性实训基地”,继续利用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影响和技术指导,通过建立项目工作室或作坊,非遗传承人和教师指导、以学生为创作主体,设计出民族传统艺术与时尚设计相结合的非遗产品,产品成功进驻宽窄巷子一针一线店铺销售。
创业园每期招募学生创业团队、管理团队,目前项目80余项。其中,2020年度引进23个项目,营业额超千万元。
(六)“1+X”证书
学院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工作,克服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创新开展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学院共有14个试点证书,12个证书已经申请成为考核站点,派出55名教师参加了师资培训和考评员培训,各证书共申报3420名培训计划,已有智能财税、大数据财务分析、研学旅行、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游戏美术等证书720多人的培训考试。
二、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
学院在创新和探索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企业为引领,工学紧密结合,通过推动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重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1+1+1”、“2+0.5+0.5”等学时分配,将工学结合贯穿整个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践性教学课时逐步上升占总课时数50%以上。设计艺术系与完美世界校企合作筹建产业学院,在数字媒体技术和影视动画专业与完美世界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建设游戏设计和影视动画这一设计学科基础的新标准,创造数字艺术创新领域的新审美,培养社会与时代需求的新人才。
三、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学院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京东、苏宁易购、完美世界、中国人寿成都青羊支公司、拉夏贝尔、成都伊藤洋华堂、沃尔玛四川分公司、爱达乐等企业建立“英才班”“精英班”“店长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烹饪专业、设计艺术类专业、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等专业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方面都取得较好效果。设计艺术系与完美世界共建三个专业并筹划产业学院,连锁、商管专业联合“拉夏贝尔服饰公司”开展专业技能校内实践活动、“爱达乐店长订制班”等校企合作项目都较好地实现了实践效果,在探索利用企业资源开展专业单项实训的方式上做出了创新性贡献。2020年度,学院共有2项产学合作项目通过立项评审,2项产学合作项目通过结项验收。
表2-2-1学院2020年校企合作情况
项目 | 数值 |
校企合作专业比例 | 69.7% |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数比例 | 11.43% |
企业录用顶岗实习毕业生比例 | 80.46% |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比例 | 15.84% |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数 | 9.57本 |
学校为合作企业培训员工 | 38946人天 |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年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
案例:校企融合推进扶贫项目,收获丰硕成果
学院信息技术系在和成都智远教育公司校企融合、专业共建的推进中,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推进“凉山农特产馆”经营。
2017年企业出资,与2016届校企共建专业毕业生周维杰、阳涛等合作设立了四川聚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的经营,包括农产品供应链、网店开设与运营等。2018年,聚农公司通过收购控股凉山州牧歌电子商务公司,全面接手了京东凉山农特产馆的运营工作,通过专业的电子商务团队推广运营,凉山农特产馆取得了良好经营成效,2018年销售达300多万元,2019年销售达近500万元,2020年销售达400万元以上,经累计销售当地农特产品上千万元,为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
四、双创教育
学院电子商务创业园平台,以电子商务专业师生为核心开展双创教育,场所包括电子商务创业园、O2O实训室、跨境电商协同创新创业中心、学生创新中心(商品陈列室)、市场营销实训公司。2016年至今,进驻过“创客工场”的创业团队共有60余个,引进项目80+。其中,2020年度引进23个项目,营业额总数超过上千万,开展业务涉及电商直播、小食品网销、雕刻自媒体、校园新零售、新媒体、电商代运营等。凉山农特产馆、中国特产屏山扶贫馆是信息技术系校企共建创客中心孵化成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生鲜O2O生态链项目,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负责管理运营,带动商院学子的商业项目。截止目前2020年12月,中国特产屏山扶贫馆年度营业额均超过240万元,“七仙女”直播团队共实现营业额约30万。
案例:“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直播带货助力脱贫攻坚
——学院“七仙女”新媒体创业团队荣获全国总榜第三名
今年7-9月,学院电商创业园“七仙女”新媒体创业团队参加由国家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举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电商直播大赛。在全院师生的大力支持下,获得了“金阳组”直播大赛四川省省赛第一名,全国总榜第三名。9月3日参加阿里巴巴总部举行的全国总决赛现场赛,“雾夏的时光”获得全国“十佳星青年主播”荣誉称号,并获得天猫校园颁发的创业基金2000元;“时光太旧19”直播账号获得了“星青年主播”荣誉称号。直播期间共实现贫困地区特色产品销售额238837.17元。《科技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新民晚报》《劳动报》、上海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对学院扶贫直播纷纷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第三章 学生成长与发展
一、培养过程
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在学生工作中开展“党建理论铸魂工程”“文明素养固化工程”“中华优秀文化涵养工程”、“贫困学生温暖工程”和“学生校园生活关爱工程”五大育人工程的建设,彰显育人特色。
(一)突出思想引领,实施党建理论铸魂工程
面向全体青年学生开展主题教育。学院团委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班团日、“阅青春·阅努力·阅初心·阅践行”读习语金句接力、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等多项活动,在疫情期间开展网上主题团课,学习“回信精神”、接龙“我们都是追梦人”,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开展讨论。
面向全体团员青年开展青年大学习。青年大学习是共青团中央为组织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的青年学习行动。组织全院学生参加学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目前参学比达到在校生的90%以上。
面向学生干部开展团校培训。为进一步提升团学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专业能力水平,发挥团学干部在凝聚、组织、服务青年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将“小我”融入“大我”,为治蜀兴川、家国建设和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开展了2期团校培训,共计64课时,参加团校培训的学生干部达到600余人。
面向马列社团建立党建兴趣小组。根据工作要求,马列社团建立“党建兴趣小组”,重在学“四史”,明道理,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艰难历程和伟大功绩。围绕着党的成立、党的发展历程、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等进行学习,线上线下共完成8次学习任务。
案例:党建筑魂引领,树牢理想信念
——学院举办青年学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刚闭幕,学院在抓好党员、支部学习的同时谋划抓好青年学生的学习。12月17日,“逐梦新时代 奋斗共成长”学生社团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知识竞赛决赛在文家校区举办。
此次竞赛旨在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通过以赛促学、学赛结合的方式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引导学生知党、爱党、跟党走,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赛共计11个社团代表队、33名选手参加,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文家校区马列协会代表队以最高分荣获一等奖,和盛校区马列协会、连锁协会、计算机协会三个代表队荣获二等奖。
(二)突出文明实践,实施文明素养固化工程
典礼教育、国防教育突出爱国爱校精神培养。开展升旗仪式、军训开训与结训典礼、学生先进表彰大会、开学和毕业典礼等学院大型典礼活动,通过活动的仪式感,培养学生爱国爱校情感。积极开展征兵宣传和动员工作,把国防教育的成果落实到征兵工作任务的完成上,2020年学院征兵人数为58人,超额完成征兵工作任务,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优秀评选表彰活动突出学生诚信意识培养。学生个人诚信是评优评选的重要内容,今年学院表彰了一批先进学生集体与个人,完成了2020届优秀毕业生评选,共评选了28名省级优秀毕业生和148名校级优秀毕业生。评选出年度红旗团支部23个、十佳团员标兵10个、优秀共青团干部346名、优秀共青团员448名。
社会实践活动突出敬业精神培养。组织“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院级社会实践服务团,通过爱心赠送书籍学习用品、心理健康教育、发布新学期学习攻略文章等方式,与邻水县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实践活动。学院加大了社团的活动力度,完成“百团战疫”第6届社团文化节等线上线下社团活动300余场,社员覆盖面90%以上。学院“村里村外”青春扶贫实践服务队获得成都市大学生“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奖、优秀组织奖,成都市“好青年短视频大赛”优秀组织奖。
志愿服务突出奉献、友善精神培养。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分服务同学、服务社区、服务贫困地区三种类型,全年各类志愿者服务达到5000余人次。疫情期间学院有470余名学生积极投入到各自家乡新冠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服务中。学院积极服务当地社区,开展了成都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温江区创业大赛志愿者服务、和盛镇卫生院60岁及以上老人的体检志愿者服务、舒家渡社区文艺汇演志愿者服务和新生接待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院的“指尖非遗1+1”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四川省第八届青年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献血活动荣获成都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突出贡献集体二等奖。
(三)突出以文化人,实施中华优秀文化涵养工程
着力文化环境打造。学院广播站每天定时播放“经典诵读”,院团委组织“经典诵读”比赛,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非遗传承”项目继续和成都市非遗博览园展开深度合作,邀请老艺人到校园对传统技艺进行现场展示和教学,宣传非遗文化。
着力特色活动开展。今年商道文化节以“喜迎党代会、传承商文化、奋进新时代”为主题开展了商道校园文化节文艺汇演及育人成果汇报会,先后组织了“青春战疫,有你有我”主题团日活动、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友谊杯篮球赛、周末爱国电影观影、无诈校园讲座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着力文化项目落实。今年学院组织申报了省教育厅的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非遗文化育人项目,选送的宣传商道文化、弘扬抗疫精神、传播非遗文化的文艺作品,荣获第九届四川省大学生艺术展演2个三等奖、3个三等奖,促进了学院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
(四)突出精准施策,实施贫困学生温暖工程
落实国家资助政策。2020年学院学生奖助学金及勤工俭学津贴金额总计金额达 1151万元,累积惠及学生4606人次,占在校学生总数的 52%,生均获得资助的金额1000元。
加大学院资助力度。学院有14个部门提供了96个勤工助学岗位,疫情期间开展了学院的特别资助,为36名学生办理了临时困难补助,为一卡通学生赠送15G免费流量。
吸引企业提供资助。为丰富学院学生资助体系,学院不断拓展学院资助项目。今年江苏吉如助困基金会在校设立专项助学金,定向资助学院定点扶贫的邻水县和金阳县1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联通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100名。
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大学生资助中心在全校组织开展了“高校诚信教育宣传作品征集暨主题教育活动”“疫情期间网络征文活动”“资助公益短信征集活动”等,通过开展以“励志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把资助宣传、资助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诚信意识、感恩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案例:精准施策,实施贫困学生温暖工程
学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将资助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相结合,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成立了院级、系级、班级三级管理的学生资助委员会,加强各项奖助学金评审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力度,使学生全过程参与、监督,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筹措资助资金,联系中国联通企业和江苏吉如助困基金会,为学生设立“联通奖学金”和“吉如助困助学金”。奖助学金的设立大大缓解了困难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不仅给同学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帮助,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通过诚信、感恩、励志典型榜样的树立,以点带面,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了资助育人的目的。
(五)突出多举并重,实施学生校园生活关爱工程
全方位为师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织了2018级、2019级学生后疫情心理健康水平专项测评,组织新生心理测评,2020级新生心理测评率为 94.7%。“3.25真爱我 我班战‘疫’视频网络大赛”、“5.25以你之眼发现生命之美” 摄影比赛、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we show”首届寝室音乐视频大赛等专项教育活动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更有效。开展了2018级实习学生心理调适专题讲座、2019级“生命健康教育”专题讲座、2020级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心理委员培训、寝室长培训、学工系统培训、定点扶贫邻水县的教师培训,通过全员参与的讲座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疫情以来,心理健康中心第一时间通过QQ网络平台面向全校师生提供心理援助,有4名专兼职老师参与其中,提供了40余人次的专业帮助。
大学生服务中心,提供线下学生服务。加强对大学生服务中心值班学生的培训,使得学生证、火车票优惠卡办理以及档案查询更加便捷。
今日校园软件上线,提供线上学生管理服务。精准开展学生基础信息统计、学生日常打卡和请假,通知公告的发布、学生校内生活问题投诉等工作,为辅导员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和帮助,极大地提升了管理效率。
二、培养结果与评价
(一)学生竞赛获奖
今年学院共有20个项目团队,433名学生、70名老师积极参加全省乃至全国举办的各级大学生技能大赛,共取得 32个奖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3个,三等奖 3 个,省级一等奖5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 12个。
案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学院师生在英语赛事中荣获多项大奖
为实现课程目标,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在职场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职业技能人才,自2012年起,学院通过校内选拔学生、组建教师指导团队方式,推荐优秀学生和教师共同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英语技能教学大赛。2020年,学院学生参加教育部主办的英语挑战赛中国赛,分别荣获全国英语写作比赛二等奖、演讲比赛二等奖;参加省教育厅主办的英语挑战赛,分别荣获演讲比赛一等奖、写作比赛一等奖、阅读比赛一等奖。学院英语教师在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决赛中,获得国赛二等奖;参加教育厅主办的第十一届高校外语教学大赛(高职组)中,获得“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授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二)学生就业
2020年学院克服疫情和经济下行压力的不利影响,圆满完成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布点监测工作。学院党委高度重视,上下联动,全员动员,创新形式,开展网络服务,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及时转发教育部、教育厅、合作企业、行业协会、校友企业等招聘信息,宣传党和国家“稳就业”各项政策。截止8月31日共发送500多条,近3万个就业岗位,20多批次就业政策。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空中招聘力度,积极宣传和参与教育部“24365”“青柠招聘”“国聘行动”、行业专项招聘行动等网上招聘活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毕业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线上讲座40多场,举办各类线上招聘会、双选会共计200余场次。
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2020届毕业生总人数3030人,截至2020年8月31日,已经就业人数2842人(按照学生签订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实际份数),初次就业率为:93.80%。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最高为经济贸易系,达到96.51%,其次为信息技术系94.71%,经营管理系93.45%,会计系92.86%,旅游管理系91.91%,设计艺术系90.44%。
表3-2-1 2020届各系毕业生就业率(截止8月31日)
系部 | 学生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经济贸易系 | 631 | 609 | 96.51% |
信息技术系 | 510 | 483 | 94.71% |
经营管理系 | 641 | 599 | 93.45% |
会计系 | 630 | 585 | 92.86% |
旅游管理系 | 482 | 443 | 91.91% |
设计艺术系 | 136 | 123 | 90.44% |
总计 | 3030 | 2842 | 93.80% |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招就处统计数据)
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计算机信息管理(共建班)(100%)、展示设计(100%)、市场营销(98.41%)、电子商务(高职)(98.39%)、环境艺术设计(98.30%);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信息与安全(普通班)(77.78%)、视觉传达艺术(79.60%)、影视动画(84.40%)、烹调工艺与营养(86.41%)。
表3-2-2 2020届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截止8月31日)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 | 就业人数 | 就业率 |
计算机信息管理(共建班) | 94 | 94 | 100.00% |
信息与安全(共建班) | 86 | 84 | 97.67 |
市场营销 | 252 | 248 | 98.41 |
国际商务 | 37 | 35 | 97.30 |
国际贸易与实务 | 55 | 53 | 96.36 |
商务英语 | 184 | 173 | 94.02 |
药品经营与管理 | 103 | 99 | 96.11 |
软件技术(普通班) | 45 | 44 | 97.78 |
应用电子技术(普通班) | 42 | 40 | 95.24 |
计算机信息管理(普通班) | 52 | 49 | 94.23 |
软件与信息服务(共建班) | 41 | 40 | 97.56 |
信息安全与管理(共建班) | 45 | 44 | 97.78 |
软件技术(共建班) | 115 | 106 | 92.17 |
软件与信息服务(普通班) | 27 | 25 | 92.59 |
计算机信息管理(五年制) | 22 | 20 | 90.91 |
信息与安全(普通班) | 27 | 21 | 77.78 |
软件技术 | 160 | 150 | 93.75 |
软件与信息服务 | 68 | 65 | 95.59 |
信息安全与管理 | 72 | 65 | 90.28 |
电子商务(高职) | 61 | 60 | 98.39 |
连锁经营管理 | 67 | 65 | 97.06 |
电子商务 | 230 | 213 | 92.67 |
人力资源管理 | 98 | 91 | 92.86 |
商务管理 | 56 | 52 | 92.86 |
物流管理 | 67 | 62 | 92.59 |
报关与国际货运 | 25 | 23 | 92.00 |
文秘 | 37 | 33 | 89.19 |
会计 | 492 | 452 | 91.80 |
金融 | 89 | 86 | 96.60 |
税务 | 49 | 47 | 95.50 |
酒店管理 | 161 | 157 | 97.52 |
休闲体育 | 45 | 44 | 97.78 |
旅游管理 | 70 | 65 | 92.86 |
烹调工艺与营养 | 206 | 177 | 86.41 |
环境设计艺术 | 61 | 60 | 98.30 |
展示设计 | 15 | 15 | 100.00 |
视觉传达艺术 | 54 | 43 | 79.60 |
影视动画 | 6 | 5 | 83.30 |
(数据来源:四川商务职业学院招就处统计数据)
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分析。2020届未落实去向且无求职和升学打算的学生中,有28%的毕业生在准备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或职业资格考试,有9%的毕业生在准备创业,有5%的毕业生正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表3-2-3 2020届未就业学生去向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毕业生就业流向。2020届毕业生毕业后以受雇工作(含全职和半职)为主(56.2%),体现了本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点。同时,本届毕业生“正在读本科”的比例为24.0%,“准备升学”的比例为2.2%,毕业生升学意愿较强。
表3-2-4 2020届毕业生流向分布
(数据来源:麦可思-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表3-2-5 2020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分布(行业)
就业流向 | 就业人数 | 比例 |
行政、事业单位 | 22 | 0.77 |
国有企业 | 51 | 1.79 |
500强企业 | 16 | 0.56 |
中小微企业 | 2148 | 75.58 |
应征入伍 | 28 | 0.98 |
专升本 | 536 | 18.86 |
自主创业 | 16 | 0.56 |
其他企业 | 25 | 0.88 |
出国 | 0 | 0 |
(数据来源:麦可思-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表3-2-6 2020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分布(地区)
地区 | 人数 | 比例 | 地区 | 人数 | 比例 |
四川省 | 2521 | 88.70% | 京津地区 | 10 | 0.35% |
长三角地区 | 33 | 1.16% | 中西部地区 | 27 | 0.95% |
珠三角地区 | 59 | 2.08% | 其他地区 | 192 | 6.76% |
(数据来源:麦可思-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毕业生专业相关度。2020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47%。2020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院系是设计艺术系(68%),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院系是信息技术系(42%)。2020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是金融管理(76%)、环境艺术设计(70%),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是国际贸易实务(12%)、商务英语(29%)。
表3-2-7 2020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系部)
(数据来源:麦可思-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表3-2-8 2020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专业)
(数据来源:麦可思-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毕业生薪资收入。2020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3861元。月收入较高的院系是信息技术系(4298元),月收入较低的院系是设计艺术系(3330元)。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金融管理(4831元)、休闲体育(4713元)、软件与信息服务(4664元)、软件技术(4550元),月收入较低的专业是环境艺术设计(2847元)。
表3-2-8 2020届毕业生薪资收入(系部)
(数据来源:麦可思-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表3-2-9 2020届毕业生薪资收入(专业)
(数据来源:麦可思-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毕业生职业发展和变化。2020届从毕业到目前有52%的毕业生在薪资或职位上有过提升,职业发展情况较好。从毕业到目前有过薪资或职位提升比例较高的院系是设计艺术系(58%)、信息技术系(56%)。
表3-2-10 2020届毕业生薪资或职位提升比例
(数据来源:麦可思-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毕业生自主创业。2020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为2.2%,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住宿和餐饮业(16.0%)、零售业(14.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9.3%)、金融业(8.0%) 、批发业(6.7%)。
母校满意度。学院2018届-2020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呈上升趋势,2020届总体满意度达到91%,毕业生对母校的整体评价得到提升。
表3-2-11 2017-2020届毕业生母校满意度
(数据来源:麦可思-四川商务职业学院2020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第四章 服务贡献
一、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乡村振兴战略,发挥学校智力人才优势,围绕定点帮扶邻水县磬明村发展短板,落实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2020年完成了《邻水县磬明村乡村振兴调研报告》,梳理了磬明村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磬明村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组织师资帮助荥经县以推动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为抓手,有效搭建荥经县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增强荥经青年的创新创效和就业创业能力,并成功组织了2020年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大赛。
二、服务行业、企业、产业发展
受四川省工商联委托,研究十四五期间促进我省民营企业发展和人才培育,完成了《十四五川商精英培育计划》,为十四五期间解决我省民营企业的发展人才的难题,推动民营企业建立规范的人才“选、用、育、留”体系贡献力量。
三、服务政府决策
受四川省人才办、四川省商务厅委托,学院承接了《四川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目录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广泛调研,收集数据,建模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了该项目,对四川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现状和短板进行了分析,促进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
受华蓥县商务局委托,学院国际贸易教研室教师团队实地调研,结合华蓥县服务贸易实际发展情况,完成了《四川省华蓥市消费类电子产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发展规划》。
四、服务同行协同发展
四川商务系统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利用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平台,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以所属行业为背景,以服务行业协同发展为抓手,为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提供语言支撑。近三年来,测试站为商务行业和职业教育共培训8070人次,测试6722人次。测试站围绕行业开展社会服务,已与四川省第三产业协会等机构签订了语言合作协议,该类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测试站积极推进创新工作方式,以“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为理念,将推普助力扶贫脱贫落到实处,今年,为邻水县乡村教师举办一期普通话专项能力培训,该项目得到了县教育局和基层政府的积极支持,培训工作受到参训教师一致好评,为贫困地区提高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贡献。
五、服务文化传承
川商史专业委员会坚持开展四川商业历史和商业文化研究,关注四川老字号传承与发展,组成荥经黑砂历史文化课题组,提交了《荥经黑砂历史文化研究方案》,筹建川商文化博物馆。
六、服务贫困地区发展
(一)坚持以党建促脱贫。加强支部联建,推进旅游管理系党总支、人文社科党支部与邻水县磬明村党支部、金阳县卢家营盘村党支部“基层党建共建”,通过党建工作组驻村蹲点、送党课下乡、村民夜校、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宣传党的思想方针政策,指导村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助推教育脱贫。
(二)推进技能培训帮扶。发挥职业培训优势,积极为帮扶地基层干部、致富带头人、中小学教师、青年创业者、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开展专业培训,为邻水县举办第三期“乡村振兴”专题培训、中小学教师普通话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文旅融合创新”专题培训,形成脱贫攻坚长效“造血”机制。
(三)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帮扶。学院积极鼓励帮扶地、贫困地区考生报考,在新生绿色通道、勤工俭学、贫困生资助等方面给予帮助,全年给予资助奖励约67万元。2020年新增设立“吉如奖学金”,每年4万元,专项用以帮扶地学生奖励助学。同时,做实人才定向培养,为帮扶地做好可持续发展所需的人才储备。
(四)持续推进文化教育帮扶。学院积极发挥文化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形成内生动力、激发发展潜力。金阳县驻村干部通过组织集体文化活动,积极推进“三建四改五洗”工程,努力培育“四好村”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此外,学院还主动向金阳县红联乡中心校、邻水县解愠中心小学等学校捐赠图书6000余册、 “经典诵读”普通话图书、电视机、投影仪、文体用品3万元;“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捐赠了价值1.6万元的课外图书、书包文具、体育运动器材等学习文体用品。
(五)持续推进产业发展指导帮扶。学院高度重视对帮扶地的产业发展指导,进一步帮助加强决策咨询和科研调查,为帮扶地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提供可行性方案建议、实施指导等智力支撑,《广安邻水县城南镇磬明村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为帮扶地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供决策支持。
案例: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
——学院普通话培训助力邻水乡村教师普通话水平提升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普通话水平,11月23日,学院举办了邻水县王家镇乡村教师普通话专项培训,对切实发挥语言文字的基础性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培训突出“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的理念,注重理论性和实效性。培训授课由两位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许丹雅教授和胡易老师担任,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声韵母及音变训练、测试训练等,并对参训教师进行了普通话水平测试。
第五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
2020年学院新招留学生54人,现有留学生共计134人,留学生分别来自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三个国家。
2020年因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留学生未能入境返校行课。学院积极筹划留学生网络授课方案,多渠道、多平台保障网络教学工作正常开展,通过微信+网络课堂平台组合方式授课,实现留学生“停课不停学”。
2020年17位留学生参加了成都工业学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华大学的专升本考试,最终西华大学录取10人、成都工业学院录取6人。其余9人全部就业,就业岗位包括老挝铁路、厨师、推广员等,就业满意度高。
第六章 政策保障
一、政府支持
学院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学校的办学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主管部门四川省商务厅、业务主管部门四川省教育厅和所在地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切实履行责任,放管结合、依法治校,积极鼓励、支持行业企业与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工作指导,提供优质服务,指导学院更好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二、质量监控与评价
(一)教学督导
学院设有教学督办办公室,履行对全院教学运行、管理服务、改进提升方面进行了检查、评价、咨询、服务,通过教学常规的督查与评价、听课评教、学生评教和第三方评价(学院MYCOS质量报告)等措施,形成学院教学运行、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中相关教学评价指标和大数据,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比较、数据应用,完成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相关评价报告及督导简报,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教学管理、领导决策服务,体现教学诊断与改进。为落实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强化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新时代要求,在教师职称晋级晋升中,用好教学督导工作中的学生评教数据、调停课数据等,开展量化评价,推动教师教学业务提升和师德师风建设。疫情期间,在学院开展的“线上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评教与满意度仍保持较高水平。2020学年教学运行平稳,学生评教91.18分,参评率 94.96%;同行评教 92.99 分,参评率 90.26%;督导评教88.63分,参评率 88.52%。
(二)教学诊改
学院诊改工作有序向前推进,诊改办公室组织全院教职工进行了教师层面的数据填报,完善了各教职工的基础个人信息及相应的绩效考核数据,“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整改二期系统”“教学工作诊改大数据平台系统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三、内部治理体系
学院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民主管理,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的内部治理结构体制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制定了一系列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修订完善了200余项制度,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规范了职称评聘、人员引进和培训等管理制度,出台了教职工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利益调整向一线教师倾斜。强化了教学科研、组织人事、财务资产、学生管理、后勤保卫等运行管理规范,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完成《内部控制手册》,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管理,进一步落实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出台《学院部门目标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开发线上评审通道,与人才培养诊改工作形成联动,构建学院内部管理评价体系。
四、经费保障
2020年,学院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6965.18万元,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3987.28 万元, 年生均拨款15700元。充足的办学经费为学院加快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八章 面临挑战及措施
一、面临挑战
随着《四川省职业教育实施方案》的出台和省级“双高计划”的启动实施,省内高职院校必将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建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这对学院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全新挑战。学院如何在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中,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实现特色、创新发展,努力赶超省内前列高职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将成为学院改革发展的现实问题。
1.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2.学院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办学活力仍显不足,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创新。
3.人才队伍建设与社会需求和学院发展还不相适应,缺乏专业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所需要的领军人才,教师教育教学改革意识、教书育人能力、科研教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4.国际合作与交流及教育现代化水平需进一步创新和提升。
二、应对措施
1.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牢固树立规矩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发展,以制度为支撑规范管理,建立绩效目标考核体系,狠抓作风建设,强化决策和制度执行力度。
2.进一步加强学院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政策、搭建平台,为学院的干部、教师、辅导员成才成长创造良好条件。将内部培训培养与依托高校和企业培训培养相结合、将学历教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分类开展教师队伍、干部队伍、辅导员队伍等的培训培养。
3.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标“双高”条件标准,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诊改工作为抓手,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分层分类推进专业(专业群)建设,全力打造学院特色明显、优势独特、层次分明的专业(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重视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4.稳步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在稳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各专业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做好留学生教育,积极完善来华留学生管理、服务、教育机制,全面提升来华留学人才培养质量。
5.进一步促进科研社会服务功能。建立健全科研工作与成果转化的有效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和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拓展社会服务渠道,积极参与助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定点扶贫社会服务力度。
6.进一步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不断提升学院文化品质,建立系统的以“学无涯 商有道”为核心的商道文化精神体系,构建具有商科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软实力得到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