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悟思想
办实事,开新局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1923年1月1日,孙中山发表了《中国国民党宣言》,标志着改组国民党已进入一个新阶段,也宣告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分析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把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改造成为工、农、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的可能性,决定采取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形式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1月下旬,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主持了会议。在出席开幕式的165名代表中,共产党员有24人。大会审议通过了了国民党《一大宣言草案》,这个草案对三民主义作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奠定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大会支持并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否决了排斥共产党员的提案,此举有力回击了国民党内部一批敌视中国共产党的右派分子。大会还选举出由国共两党领导人组成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国共合作自此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