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

党史学习

    党史学习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史学习 - 正文

    百年党史第六期

     

    来源: 日期:2021-04-09 作者: 浏览量: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牢记党的使命和重要途径,是中国新青年的必修课。

    红军反“围剿”战争

    红军反“围剿”战争一般是指1930年-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反击国民党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五次“围剿”的作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经过三年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进剿”与“回剿”,至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约10万人,在十余个省先后开辟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的迅速发展和革命根据地的日益扩大,特别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军事行动,震动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蒋冯阎军阀混战刚刚结束,蒋介石就调集军队,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反革命“围剿”。中央根据地是敌人“围剿”的重点。 


    第一次反“围剿”

    1930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万兵力,采取“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术,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人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共歼敌1.5万多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
    二、第二次反“围剿”

    为2020年入党时间为10周年、20周年的5位在职党员过“政治生日”,回忆党组织的培养历程,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党性观念和组织观念。
    三、第三次反“围剿”

    1931年7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随带英、日、德军事顾问,率兵30万人,依仗重兵,采用“长驱直入”战术,分三路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依然使用“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避敌主力,打其虚弱”,前后3个月,歼敌3万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第三次“围剿”。此时,鄂豫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也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使红军和根据地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30万军队,发动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进攻。由于张国焘的错误领导,红四方面军数战不利,被迫撤离根据地。与此同时,国民党10万军队还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进攻。红三军团在夏曦等人的错误指挥下,伤亡惨重,被迫转移到黔东。
    四、胜利而归

    中国前后发生了五次反“围剿”战争,这是抗日战争前国共发生最大一次战役,国民党调集100万大军决心消灭共产党以及红军。由于当时红军以左倾主义为主导地位,采取阵地战的方式来迎击敌人,结果战争处于被动地位未取得胜利,最终被迫退出根据地。在遵义会议上,重新确定了毛泽东战略思想,使红军转危为安。在经过两万五长征后,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军的层层封锁和围追堵截,开始走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